阅读历史 |

我当捕快那些年 第61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院内传来李青牛的哀嚎声。

门外传来敲门声。

“请问赵捕头、范捕头在家吗?”

范、赵齐声道:“不在!”

李青牛被揍得鼻青脸肿,大声道:“在,在!别打了,来客人了。”

李青牛趁机拔腿,跑过去开门,大门打开,看到一公子哥,栗色卷发,肤白如雪,身穿蓝色儒衫,负手而立,“您是?”

“在下姓蓝,范捕头、赵捕头是在下恩人,特意寻访。”

两人抬头看去,来人正是蓝知礼,孙梦舞一案,若非范小刀、赵行坚持不懈,最终翻案,蓝知礼此刻怕是已成了刀下亡魂,这也是范小刀经手的第一个案子,所以印象格外深刻。

“蓝兄!”

蓝知礼迈步走了进来,跪倒在地,行大礼道:“两位恩公!”

范小刀连上前,暗用内力,将他托起,“使不得!”

蓝知礼道:“蓝某本是必死之人,若非两位仗义相助,早已命丧黄泉,可谓是蓝某人的再生父母,别说磕头行礼,就算赴汤蹈火、粉身碎骨,在下也绝不皱一下眉头!”

同样是话,从蓝知礼口中说出,令人听得舒坦,又不觉得做作。

范小刀道:“不知蓝兄前来何事?”

蓝知礼道:“我出狱之后,本来想尽快答谢恩公,可后来家中出事,我回了一趟江南,前几日才返回京城,听说两位在京中做得风生水起,如今又得了钦差一职,本来不想贸然打扰,显得有些趋炎附势,可在下做事,向来问心无愧,若刻意回避,倒显得着相了。不过,有件事,在下却要跟两位恩公相告,不然,怕耽误了恩公大事。”

“什么事?”

蓝知礼道:“昨夜北周使团使者被杀之事。”

“你有线索?”

蓝知礼满脸肃然,正色道:“实不相瞒,北周副使遇害的裕泰油坊,是我们蓝家的产业。”

第73章 行为艺术

蓝知礼父亲是江南富商,手下产业众多,裕泰油坊便是其中之一。裕泰油坊,是京城最近几年才兴起油坊之一,由于添加了从西域来的特殊香料,它家的油坊的油燃烧起来有股特殊香味,在京城中颇受欢迎,只是价格颇高,寻常百姓家承担不起,好在京城之中,并不缺王公贵族,油坊的生意还算不错。

原本毫无头绪的案子,没想到因为蓝知礼的到访,而带来的转机。

两人连将他让进房中,又替他倒了杯茶,蓝知礼这才道:“裕泰油坊,是我家在京城的一个分号,本来我家主要在江南做高端桐油,前两年来京城试试水,没想到运气不错,在京城逐渐立住了口碑。我们从本地雇了个掌柜,姓冯,右手天生六指,所以人送外号冯六指,他在京城路子比较野,人脉广,为人有些贪墨,但看在能给家里赚钱的份上,我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本来想到年底时,把他给换了,谁料却出了这档子事儿。”

范小刀问:“冯六指人呢?他与那北周的人又有什么来往?”

蓝知礼回忆道:“数日前,我刚回到京城,冯六指找到我,说是有个北周的大买家,听说了咱们的油不错,准备从买一万斤,运回到北周,走的使团的通牒,跟我申请折扣。”

这种事在京城也是常有之事。大明天下,太平盛世,万邦来朝,一些小的番邦使团来京城上表,表达归顺之心,除了朝廷赏赐一些金银布帛外,随行使团在中原的各种采办,也免于赋税,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,所以每次朝贡的使团随行,都是一大队人,北周这次派了使团,除了与朝廷谈判之外,也有一部分专门负责采办当地稀罕之物,运回本土,大赚一笔。

像油坊的桐油,易燃易爆,所以多建在偏僻之处,而且进出库都要在五城兵马司备案,为得就是防止走水,一般城内的油坊,存储的桐油,最多不超过百斤,像北周要的这批,足有万斤,要通过正常手段,肯定过不了朝廷那一关。

“我约着他们见了一面,看到对方诚意满满,又想着能趁机打开北周的市场,最终以一万八千两的价格成交,本来昨日是交割之日,没想到却出了这种事,钱没有收到,桐油不见了,北周的副使,还死在了我家店中。”蓝知礼脸色有些难看,“老弟也是没有法子,走投无路了,才厚着脸,来找两位老哥帮忙啊!”

原来如此。

朝廷对桐油管控极严,要是一万斤桐油不知所踪,那可是不小的事。如今正是深秋,天干物燥,若是被有心之人取走,干一些不法之事,后果可是灾难性的,想到此,范小刀问,“这件事,北周副使萧义律亲手经办?”

蓝知礼挠了挠头发,试着回忆道:“并不是,我与那人在酒楼见过一面,好像叫塔木儿李,不过看相貌、听口音,却是地地道道的汉人,据说是萧副使的助手。”

“塔木儿李?”

“你们认识此人?”

范小刀摇了摇头,他并不认识这个人,但当日在松鹤楼,与北周使团对峙之时,听薛应雄与那萧义律提及过,他以前是汉人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