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 第15节(2 / 2)

加入书签

人不至于这样自掏腰包的打听情况。反正教的好不好,和自己无关,能拿束脩就行。

但是这次不一样。

他们三人都是府城私塾里教书的,每月拿着五两银子的工钱,过的也算逍遥。一般人还真请不动他们。

要知道,五两银子,够一个清贫的三口之家花用一年的。

但是这位谢夫人十分大手笔。

不止每月开出八两银子的工钱。包吃包住,关键是,还开出了百亩良田的奖励。

这位夫人说了,只要哪位教的学生,先考上秀才,她就奖励百亩良田。

听到八两银子的工钱的时候,他们还在犹豫要不要从府城那个繁华之地来这穷乡僻壤。但是听到百亩良田之后,他们二话不说,就赶紧收拾包袱爬上了马车,连和家里人打招呼的时间都没有。

要知道,自从荒年过去之后,这几年风调雨顺,良田肥地哪怕有银子也不好买到。但凡哪里有好的田地,早就被地主们给买去了。

他们这些府城的人反而不容易得到良田,最多只能置办铺子。

但是这会儿,铺子哪里能比得上良田?

第13章 夫子们的美好愿望

“那可是百亩良田啊,夫人你也真是舍得。”

曹妈妈心里心疼的不得了。百亩良田,都赶得上一个小地主家的土地了。

谢家确实有些产业,特别是在夫人接手之后,遇上了百年一遇的旱灾。好些农民们养不活自己了,就只能卖田地。

当地的一些地主故意开低价买这些田地,夫人就让人去那些地方散布消息的,愿意以平日里的年成的价格买这些田地。

谢家出的价格高,且承诺的佃租也低,那些农民自然愿意将田地卖给夫人。

那一次曹妈妈是眼睁睁的看着夫人掏光了谢家的家底,来了一次豪赌。

若不是后来风调雨顺起来,谢家只怕熬不过荒年,自家就要开始逃荒了。

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次豪赌。谢家的田产翻了好些番。

明面上的是谢家村这些,但是实际上其他地方的也有很多。

夫人常说,家里四个儿子,两个姑娘,田地少了不够分。都是谢家的孩子,日后都要为谢家传宗接代,谁都不能分的少了。

但是这些事儿都没让府上的人知道。就怕少爷们学那些败家子一样,没恒心还败家。

如今百亩良田的奖励,夫人也没往外说。

曹妈妈也只能在谢夫人面前心疼一下,在外面都不能表现出来。

谢夫人看完了账本,道,“百亩良田算什么,若是能给谢家培养出一个麒麟儿,就是拿出全部家产都是值得的。”

然后话锋一转,“再说了,你觉得他们三个有可能考上秀才?”

曹妈妈:“……”也对,考不上,这百亩良田的承诺也就是一张废纸。

不过请三位夫子……这也不是小的开销。

谢夫人道,“考上,考不上,都值得。”

其实找先生这事儿,谢夫人是早就考虑过的。要不然她当初为什么找谭玉来当赘婿?

不就是看着他能念书,以后生的孩子会念书?若是能培养出一个,谢家也就改换门庭了。

只是前些年,孩子们还小的时候,正好遇着荒年,焦头烂额。那会儿全都为了活命去了,哪里还顾得上这个?能在村里跟着陈夫子开蒙就不错了。

就陈夫子之所以能在村子里开起学堂,都是她谢家主持的。

这几年风调雨顺的,她也是忙的不可开交的,也耽误了。

也是这次谭家人闹幺蛾子,也让她开始顾及这些孩子们的培养。

能给谢家培养一个读书人最好,若是不能,也能识字明理。

正好,这次几个孩子压力大,请来好夫子,也能让他们知道上进念书,不会辜负了自己费的这些银钱。

另外,谢夫人也想抢救一下小儿子。

长那样好看,成了个绣花枕头,实在是暴殄天物。就算不是栋梁之才,起码也能识文断字,明理懂事的,不至于成了谭玉那种草包。

三个夫子到了谢家村的地界的时候,叶姨娘才知道请了夫子这事儿。

这还是柱子跑来报信的。

柱子的爹是个机灵的,一看来了马车,就赶紧去打听。

他和府上的车夫有点交情,加上人都到了这里了,也没必要瞒着了。一下子就打听出来了。

赶紧就让柱子给叶姨娘报信。

听到这消息之后,叶姨娘手帕都没拿稳。

她这几天就觉得眼皮子一直跳。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。

都不用想了,叶姨娘就知道那两个又背着自己干了什么事情了。

肯定干了!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