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99节(2 / 2)

加入书签

了贾政之前那番话,皇帝对石仲魁的态度又好了起来。

不过,皇帝又想着反正后天琼林宴之后,石仲魁就得上谢恩表,左右不过几天时间,先等等再说。

夏守忠悄悄偷看了皇帝一眼,见他脸上露出笑容,心里也高兴了起来。

上次从石仲魁手里拿了4500两银子,这次他考中了状元,按照约定又是5千两。

加上那次吃饭时的400两,这前后就得了近一万两。

如此爽快的金主,夏守忠打心眼里就不希望石仲魁出事。

而且这次要是把皇帝和贾政刚才的对话卖出去,也不知道能拿几百两、还是一千两。

不行,就要1千两,毕竟自己刚才那番话,可是向着状元郎的。

至于西红花每月赚到的750两,夏守忠一直都认为是薛蟠的功劳。

石仲魁得知这事时,已经是第二天去大兴见过于洪高回来的夜里。

想了想后,还是决定送六千两过去。

但这次他没全给银票,而是让锦毛鼠带着紫金红葫芦,放了3900两的几张银票,然后是2100两的银元宝和一些散碎银子。

夏守忠应该能猜测,这是缺银子了。

可夏守忠知道后,只是笑了笑,他才不管石仲魁是否缺银子。

总之得了自己的消息,不给也得给。

这让石仲魁今后明白了,和太监只能谈钱,而且这群人会越来越贪婪。

以至于石仲魁心里一嘀咕,就让锦毛鼠去了夏守忠藏钱的地方,差点全搬空了。

好在他还算理智,明白一旦要做,那干脆先把夏守忠弄死,再拿他的钱。

而且这么做也挺愚蠢的。

光几条消息,就不是一万两银子可以比拟的。

琼林宴其实和鹿鸣宴差不多,无非是参与的人级别更高一些,这次倒是没人非要他作诗,而石仲魁也不想再出风头。

古代同科进士基本上都会自发的形成同盟,石仲魁作为状元,天然就是这200人的领头的,当然更在意拉近大家之间的关系。

不仅酒到杯干,态度和语气还出奇的谦虚、和蔼。

一下子就让很多同科进士们,对他的第一印象极好。

不过可惜的是,拉拢这些人只能算是投资,想获得回报,至少也要三年以上。

而且真正能起到作用的,还是那些大考之后,成为庶吉士留在翰林院观政的那二三十个而已。

这些庶吉士要不继续留在翰林院,默默无闻许多年,把人生目标放在内阁上。

要不就会去御史台和六部当给事中,也就是所谓的言官。

其他的人,一旦外放,那真是十年都不一定见得了一面。

琼林宴之后,除了一甲三人直接去翰林院报道,直接做官外。

二甲、三甲都得留在礼部或者翰林院备考,而这一次大考,可以说直接决定了进士们今后升官的天花板。

重要性,丝毫不比会试、殿试差。

所以新科进士们未来三个月,也没心思和功夫互相串门、增进感情。

石仲魁写了一份言辞恳切的谢恩表,没等来皇帝的回应。

心思不由全放在了京畿的稻田上。

此时已经是四月初十,京畿一些人家正在准备着播种了,再不行动起来,铁定有御史会参自己一本。

好在自己去年就让大兴土地公,勘探全大兴的稻田,倒是不用担心这项最耗费人力、物力的工作。

却没想到皇帝接了自己的谢恩表后,隔天夏守忠就亲自上门,宣自己进宫。

石仲魁毫不犹豫就是一张百两的银票递给夏守忠。

这太监偷偷一看,心里就一乐,笑呵呵道,“状元公,陛下宣你进宫,是遇到了些麻烦。”

皇帝找石仲魁的原因很简单,太上皇加恩于贾家,拉拢了勋贵之后,又出招了。

之前皇帝算计前安乐郡王时,用皇后的名义,下了一道宫里嫔妃家的老太君、夫人们,年节前可以进宫见一件嫔妃们的旨意。

这在一定程度上,确实收了嫔妃们和嫔妃娘家的心。

而宫里要是铁板一块,对太上皇来说就不是好事了。

既然皇帝可以加恩于嫔妃,太上皇干脆明确了每月二、六日时,嫔妃、太妃家的女眷都可以入宫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