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听说师父灭过世 第120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路走来,见到了上山农忙的农夫农妇。

有道是农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此时四月初,离忙时尚有两旬左右,众人也还算是悠闲。

恒子箫和那些村民擦肩而?过时,对方只是扫他一眼,没有任何?言语。

他也不甚在意,自顾自地往西去。

然而?走着走着,恒子箫倏地停下脚步,觉出了不对劲。

他找了一隐蔽之处,爬上高树,眺望两侧梯田。

见田中弯着几个农民,或是拔草,或是施肥,远远望去,正是一副悠然平常的农家景色。

这再?平常不过的景色却?让恒子箫皱起?了眉。

他跳下树来,回?到路上。

前方又有扛着锄头的村民路过,他立即上前两步,主动?唤道,“老乡!”

对方驻足,警惕地打量了一番恒子箫,“你是谁?”

“我是路过借宿的。”

恒子箫有些后悔昨晚冒然告诉村长自己是修士,此时想改口也为时已晚,恐怕瞒不了多久,“我从?城里来,看?见了张贴的告示。”

“告示?”

“对,”恒子箫点头,“彭城发了水,眼看?就要冲过来了,县衙要大?家做好准备。”

“这我已经知道了。”对方说完就要走。

“欸,”恒子箫又叫住他,“老乡,洪水要来了,你怎么带着锄头,却?不带刀呢。”

“我带刀做什么?”

“自然是收稻了。”恒子箫道,“水一来,田里岂不遭殃,不如趁现在赶紧收下,多少是一点儿。”

那人却?是不屑一笑,“我们村的事,你这个外地人不懂。倒是你,这个节骨眼上来了我们村,算你走运。”

“这话是怎么说的?”恒子箫问。

“我也没法和你解释,反正我在这儿种了三十年的地了,也经历过几次大?水,该不该收稻,我比你懂。”

说完,他便离去了。

恒子箫望着他的背影,愈加确信这何?家村非同寻常。

他不免望向西方,莫非那槐真是一棵神槐,庇佑了这方百姓?

不管如何?,他还是要找机会再?去看?看?。

恒子箫出了村,回?到城里,去河道聘了工,与?其他工人一起?将沙土装进袋里,垒在河边。

天上下着瓢泼大?雨,他原还戴着斗笠,干起?活儿来发现行动?不便,遂把斗笠摘了,在暴雨下继续干活儿。

不止恒子箫如此,其他工人皆是如此,没有人穿戴雨具。

干了一个上午的活儿,中午河道给每人发了一碗粥、两个馒头,让他们在棚子下休息一个时辰。

年长的工头把食物递给恒子箫,打量了他一眼,“小兄弟看?着眼生,打哪儿来?”

恒子箫接过碗,“路过这里,在何?家村借居。”

“何?家村?”这三个字一出,四周吃饭的壮丁都望了过来,工头也奇怪,“我听说那里不欢迎生人,你是怎么住进去的?”

“有这回?事?”恒子箫不好解释,装作不知,“我交了点钱,他们就让我住了。”

“这倒是稀奇事。”

恒子箫立刻顺着话往上问:“为何?这么说?”

工头欲言又止,可耐不住旁边有多嘴的,马上就回?了恒子箫,“你不知道,那何?家村怪得很?,里面的人独来独往,很?不喜欢与?别人接触。”

“这还不是最怪的,”另有人喝着粥道,“最怪的是他们从?来没有遭过一次天灾。”

“从?来没有?”

“据说是有一棵神槐庇佑他们。”

恒子箫了然,这说的便是何?家冢上的那棵了。

工头坐在了恒子箫旁边,没有说话,只沉默地听着旁人七嘴八舌。

“我听说这何?家村的来历很?不一般。”

“当年有几名猎户,因?猎法高超,被同乡人排挤,辗转来到了城西郊外。他们在那里安居,常常打到奇珍异兽,很?快富裕起?来,建立了一个小村,便是最开始的何?家村。”

“猎户们的首领,也就是第一任村长的儿子,生得力大?无比,三岁便能挽弓。他十九岁那年去到西边的山上打猎,却?在山顶遇见了一名女?子。”

恒子箫静静地听着,就见那人神神秘秘道,“那女?子长得十分美?丽,村长的儿子与?她一见钟情,结为了夫妻。婚后对那女?子是百依百顺,疼爱有加,所得打得的兽皮鸟羽再?也不卖了,全都作成衣服送给妻子。”

“日子一天天过去,村长的儿子成了村长,日渐衰老,可那女?子却?容貌依旧。”

“到他死时,女?子才告诉他,原来她是一棵槐树幻化的人。丈夫死后,她伤心欲绝,离开村子回?到了山上,并把丈夫葬在了自己脚下。”

“打这以?后,何?家村所有人都葬在了那棵槐树所处的山上,那槐树也尽心尽力地庇护丈夫的后人,使何?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