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35节(1 / 2)

加入书签

伏危的功劳?

伏危怎么寻到两万人的粮草?

几乎一瞬间,虞滢想到了先前他们囤的粮。

虞滢面上却不显,只露出笑意:“夫君的主意向来出人意料。”

郑管事也笑:“确实,伏先生的本事让人惊叹。”看向对面的妇人:“就是妻子的本事也让人惊艳不已。”

“郑管事便莫要取笑了。”

郑管事:“这是真心话。”

郑管事把茶叶放入茶壶中,待水沸腾了,拿了厚布包裹壶柄拿起,把热水缓缓倒进茶壶中。

“郡公交代,大考之后,前五十名即刻前往岭南。”

虞滢一滞:“五十名中,若有不满十五年纪的又当如何?”

便是从军者,也要十五才能入营。

郑管事倒水的动作略微一顿,仔细思索了片刻后,道:“不满十五不入伍,女学子也不算在内,名次往后排就是了。”

虞滢点了头。

“我可否一同前去?”

才放下茶壶的郑管事抬起了头,面色惊诧地看向对面的虞滢:“战场上可是真刀真枪的,不是闹着玩的。”

虞滢:“我知道。”

“余院长既然知道,为何还想要去?”郑管事困惑道。

从未见过有哪个妇人说要上战场的,这余娘子还真与众不同。

虞滢开口道:“只学了三个月皮毛,就好比是才刚学会飞的雏鸟,飞都还没学好就前去战场,没有人带着,他们未见惯生死,难免会生出阴影,有了阴影,救人还是害人也就说不准了?”

郑管事微愣,随即笑道:“有的小将士也不过是训练了个把月就得上战场,上了战场后还不是一样拼命厮杀,难不成还找个老兵在战场上照看么?”

虞滢不疾不徐的应道:“小将士因只训练了个把月,活下来的机会微小。但若是有充足的时间训练,他在战场上活下来的机会就会更大,是这个道理吧?”

郑管事略一沉默。

“因为没有条件才会入军营一个月就上战场,时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自然是稳妥起见的。”

在郑管事还在思索间,虞滢又继续道:“五十个学子,他们不是上战场杀敌,而是要去救比他们数目更多,五百或五千的将士,既没时间让他们与军队磨合,就需要一个人领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,以免他们走了诸多的岔路才能磨合。”

郑管事听了她的话,不得不认真的琢磨了起来。

片刻过后:“但你若去了,医塾谁来打理,缝合之术谁来教?”

虞滢笑了笑:“医塾不一直都是郑管事你在打理吗?”

郑管事想了想,确实如余娘子所言。

这两个月下来,余娘子以医馆要打理为由,让他协助医塾的杂务。也可以说医塾书院自开学以来,几乎所有庶务都是他来打理的。

仔细想想,他还更像个院长。

“至于缝合之术,我教了数月也没有什么可教的了,只让他们平时自己多加练习便可。”

郑管事认真思索了半晌后回过了神,给她倒了一杯热茶:“且等老叟请示过郡公后再给院长答案。”

一百七十五

苍梧城外五十里, 是周家军驻扎之地。

快信去豫章已有半月余,回信已至。

豫章来信时,伏危与顾校尉, 钱幕僚都恰巧在周毅营帐之中。

周毅看了来信后才与他们说信上的内容。

“粮草已经重新安排,不日将运送来岭南,另外也会再安排五十名军医。”

顾校尉诧异道:“这都还没怎么打呢,怎就安排五十名军医过来?”

周毅再度暼了眼信件,道:“刚学医数月的年轻军医。”

几人皆一默。

钱幕僚微微拧眉:“战场又非儿戏,这刚学数月能适应得了战场上的血腥场面?”

周毅道:“也不是来治什么疑难杂症,特地教导过止血包扎缝合等医术, 够用就行。”

伏危沉默半晌后, 询问:“不知五十人都是从哪里学的本事?”

周毅:“看信上说, 是父亲让人在豫章办了一间医塾书院, 请了你娘子做院长。”

众人闻言,不禁看向伏危。

顾校尉没有见过伏危的娘子, 也没有怎么打听过, 忽然听郎将说郡公请了他的娘子做院长,脸上尽是惊讶之色。

片刻后, 小声询问身旁的钱幕僚:“伏先生的娘子真有这般能耐?”

钱幕僚耸了耸肩, 回道:“是个女中豪杰, 本事确实大。”

闻言,顾校尉自言自语,小声道:“这般与众不同的娘子, 也不怪伏先生晚上总望着月亮心心念念了。”

几人沉默不语地望向他。

伏危:“我等都听见了。”

顾校尉回神, 朝他讪讪一笑:“当我什么都没说。”

周毅从他身上收回目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